首页 > 行业资讯 >
能源互联何去何从 如何履平前进道路?(2)
发布人:电老虎 时间:2015-06-15  新闻来源:新华网  浏览量:

 
互联网企业关于能源互联的机遇在哪里?
 
    能源互联自然离不开能源信息交互,其一,是对于传统能源信息的大数据处理与应用上,可以为传统能源企业本身提供信息支持,也可以为政府公众提供有偿信息服务,比如传统能源的消耗带来的负面效应,河水污染、石油煤炭匮乏、空气污染等;其二,对于多种新型能源的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由于以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为主的新型能源对环境因素依赖比较强,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可靠、及时、便捷的信息服务未来对于新能源为主的发电公司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而且新能源接入能源骨干网,在可预测的将来依旧以能源骨干网为老大的情况下,老大也会逼着小弟们把底裤亮出来才放心;其三,就是对于用户市场,用户肯定是希望使用上优质、可靠、稳定、安全的能源,未来市场上选择权不再是能源供应者说了算,因为多个能源供应者肯定会有竞争,比如重要的科研实验室、医院等,需要高质量、高稳定性的能源供应,就可以花费大价钱去购买自己认为品质好的能源,对于能源的优劣如何通过有效的信息进行判断应该是其是否产生购买愿望的关键因素,相应的对于那些对能源质量要求不是特别高,就可以通过有效的信息去购买低成本的能源。
 
    实际上,对于能源互联的未来的预期,不仅对于互联网企业存在机遇性,对于传统能源企业之间、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新能源与新能源之间从新展开竞争格局也是一种机遇。
 
    关于能源互联的争论将会一直持续下去,机遇时刻存在,但是都不能脱离能源互联的两个内涵,其一就是能源信息的交互,其二就是能源本身的互联互通,无论是传统的能源企业,还是新能源企业,抑或是致力于能源互联的互联网企业,如果离开能源互联的内涵去谈论什么能源互联,都是不切实际的。
 
谁是火种?谁是草原?
 
    不可否认,能源系统突破性的再分散和再集中都是能源技术和体制的新革命,只是单纯的集中不能称之为能源互联网,先打碎再重组重构才是。从人类刀耕火种以来的历史来看,能源利用的“分”和“合”显然是动态的,总的趋势来说,“分”是为了更好地“合”。互联网+能源与以前历次革命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先“分”后“合”,其生产“终端”将变得更为多元化、小型化和智能化,受传统矿产资源分布和自然垄断环节的约束更为弱化,交易主体数量更为庞大,竞争更为充分和透明,最终涓涓细流汇成的大能源市场则更为一体化。这样的实现得益于底层的分布式能源和信息通讯技术的飞跃进步,但更在于上层架构和模式的创新,特别是交易市场平台的搭建和终端入口资源的抢占,才能形成能流如信息流那般顺畅的自由配置。最终完成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物联网之间的大融合,实现应用的极大化。

    如同这几年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故事,互联网+能源的革命火种可能并不在传统能源企业手里,互联网企业才是真正的燎原者。两大电网和五大电力集团与BAT三巨头在新能源市场的博弈必然是场好戏,虽然目前后者和前者比起来还是小个子。除智能手机外,智能建筑(不仅仅是屋顶光伏)、智能交通(不仅仅是电动汽车)将成为能源互联网和“能源云”最重要的终端资源。实时海量的市场交易数据、终端运行和运营数据、气候环境数据及智能技术的应用都会改写“微能源”的生产、交易和消费模式,并完全有可能实现毫秒级或微秒级的“快能源”配置与精确管理。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在现有电网架构上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解决安全、效率、新能源接入等常规问题,而是采用互联网理念、方法和技术实现能源基础设施架构本身的重大变革。(责任编辑:许)


相关阅读:马云,马化腾,李嘉诚紧追能源互联网加快布局 不甘示弱

关键词:能源互联,新能源,互联网企业

分享: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