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全球低碳-我国未来16年低碳转型 新能源倍感压力(2)
发布人:电老虎 时间:2015-07-02  新闻来源:新华网  浏览量:

 
未来16年低碳投资40万亿


 
    文件提出,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将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具体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煤炭清洁利用,提高煤炭集中高效发电比例,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要降至每千瓦时300克标准煤左右。
 
    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煤层气产量力争达到300亿立方米。积极推进水电开发,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
 
    文件还提出,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加强放空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节能改造和低碳产业也是重点。将有效控制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排放,加强新建项目碳排放管理,积极控制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并推进各行业的绿色化和资源循环利用。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测算,仅扩大非化石能源消费一项,2016~2030年期间就需新增核电装机1亿千瓦、水电装机1.5亿千瓦、太阳能装机3亿千瓦和风电装机4亿千瓦,形成庞大的低碳发展产业体系。
 
    根据测算,到时非化石能源年发电量将达到4万亿千瓦时,与美国当前的总发电量相当。从当下起16年间,中国在提高能源效率、发展非化石能源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低碳产业的总投资将超过40万亿,形成产业规模23万亿,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6%。
 
2030年碳强度降60%-65%
 
    6年前的2009年11月,中国首次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1年,有关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文件,2030年行动目标还包括: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自主贡献是根据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等原则,并考虑了发展阶段、现实能力等国情提出的,将有力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他认为,2030年行动目标的提出,不仅是中国作为公约缔约方的规定动作,同时也向世界宣示了中国走以“增长转型、能源转型和消费转型”为特征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态度。
 
    中国的自主贡献要求碳排放强度到2030年比2005年降低60%-65%,意味着2005-2030年期间碳强度年均下降率必须维持在3.6%-4.1%。
 
   “中国碳强度下降率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要快。”李俊峰说,美国和欧盟1990年以来的碳强度年均降幅约为2.3%,低碳转型表现突出的英国和德国也仅为3%和2.5%。
 
    从各国达峰时的人均排放来看,美国、德国和英国的人均水平分别为19.5吨、14.1吨和11.3吨,而据测算中国达峰时人均排放不会超过10吨。这表明中国自主贡献的峰值目标是有力度的。(责任编辑:许)



相关阅读:41万亿温室气体耗资 砸在谁头上?
 

关键词:发电机组,低碳,新能源

分享: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