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电改在即 何时告别电线杆时代?(2)
- 发布人:电老虎 时间:2015-07-08 新闻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浏览量:
1、地震带来较多的电缆故障问题
日本地震太多,电缆断的话,要确定断点就要挖路,用断点检测设备精度有限,不如电线杆一目了然。现在有电缆隧道和城市综合管沟,对地震可能没那么敏感了,但成本太高。日本只是在新增线路部分推动电缆化。
2、电线杆可抵御风雪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反对在地底建电网,电线杆可抵御风雪。他们认为,在发生洪水或者泥石流时,电气设备厂家很难区分地底电缆系统的哪些部分遭到破坏,这增加了抢救电力所需要的时间。
3、电线杆可做定位标识
电线杆还可以扮演其他简单的角色,比如可以用来布置街灯,为地图和地址标记提供定位空间,这对于日本的村镇导航来说非常有帮助,因为在这些小地方只有一小部分街道有名字。
4、地下电缆的性价比低
可靠性和成本确实是日本政府考量的两个主要因素(注:据相关资料,相同输送容量下,考虑电缆土建费用,新建220千伏二路1×1600mm2电缆是新建220千伏双回2×LGJ-400架空线路的13.37倍)。地底电力系统断电的概率比地上电力系统的概率小50%,但是一旦地底系统断电,其平均持续时间比地上的高出58%,所需的修理时间就更长,所以那些依靠地底线路的客户通常都是最后一个恢复电力供应的。
随着地底线路变得老旧,其可靠性就越低。重新替换地底线路的费用比重新替换地上线路的费用要高出好几倍,甚至10倍。
5、最根本的原因是没钱
日本是早期发达国家,日本的城市上空的管线是历史遗留问题,入地工程量太大,积重难返。电线杆虽然不美观,但并不妨碍使用,所以在预算安排上自然不是考虑对象了。
之前针对2020东京奥运会,日本国土交通省计划首先在东京都中心城区实现“完全无电线杆化”,然而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供的资金预算,到2020年也只能埋350公里的电线杆,而东京的公路里程是2.4万公里。所以说显然还是由于资金问题,日本政府并不有钱,而且也不会向公众摊派。
不得不佩服的是,1997年底,日本就基本上实现了配网自动化。对比一下,2015年,我国目前很多地方连配网自动化的实现基础——必需的合理网络结构,都不满足。(责任编辑:许)
相关阅读:中国的电力改革与天然气改革齐头并进
-
关键词:电改,发电,电线杆
推荐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最新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