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电机构如何开展售电业务?(2)
- 发布人:电老虎 时间:2015-07-21 新闻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浏览量:
在政府现在大力倡导的“互联网+”的理念中,有一点值得未来想要从事售电业务的企业深思,那就是实现工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在此次电改之前,服务业的理念更多地存在于电网企业中,发电企业对用电服务的理念似乎涉猎不深。在一般商品市场中,要抢夺用户,一味地“打折促销”往往难以达到根本目的,为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增值服务更能“得人心”,比如买手机赠话费、买房送装修,还有多种多样的售后服务等等,这些都是商家吸引用户的手段,这些手段使得用户在购买商品时,除了价格,还多了一些其他的选择和考虑因素。那么电力的增值服务是什么呢?
第一,电力物业。目前中国部分地区的配网建设只衍伸到用户“门前”,而电力用户“门内”小型电网的运营维护则由用户自己负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型工业园区正在逐步兴起,学校、医院、商场以及居民小区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功能分区、建筑类型都在发生改变,电力负荷逐年增加,供电可靠性的要求的越来越高。于此相对应的是,工业园区、学校等用户相对缺乏电力专业人才、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等,自身“门内”的小型网络相对设备陈旧、运维问题较多,用户(特别是很多工业园区)往往还要花费大量开支来维持其运行。售电市场开放后,售电机构作为电力用的直接供电服务机构,可以逐步开拓业务范围,为大型电力用户提供内部配电网络的更新、改造以及正日常维护等业务,进而探索新的盈利途径。依据服务性质,可以简称这种业务为“电力物业”业务。
第二,能效提升服务与合同能源管理。很多售电机构从事售电业务,根本目的是要多卖电,而给用户提供能效提升服务则会降低用户的用电量,因此从表面上看来,这与售电机构的核心业务相反,其实不然。售电机构为用户提供能效提升服务,用户从该服务中获利,这无形中加强了买卖双方的纽带关系,售电机构虽然电卖的少了点,但是拉拢用户的力度更强了些,这就达到了“圈用户”的根本目的。对于售电机构而言,一定要搞明白两种模式之间的优劣性:卖电给很多用户,但是每家少卖一点,显然要比逮住一家用户使劲卖要好得多。
第三,“负瓦”经营模式。“负瓦”经营模式是充分利用电力系统对于用户“削峰填谷”的需求,售电机构帮助用户平滑用电负荷曲线,鼓励用户在谷时增加用电,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做了贡献,那么应当从中获取部分收益。特别是未来清洁能源并网的情况下,“负瓦”经营模式可以引导用户主动追踪清洁能源发电出力,从而显著降低电力系统的“双侧随机性”,这对于节能减排、绿色低碳都是有巨大促进作用的。
第四,用户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实施电改后,售电市场完全放开将带来大量的、多样的用户服务需求(居民、工业、园区、节能低碳等),以及大量的智能终端的接入需求(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家居、储能设备等),只有能源互联网才能实现能源供需的动态平衡,从而满足用户日益多样的用能需求。售电机构具备大量用户资源,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最佳入口,售电机构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把握用户用电需求、用能特点的基础上,为用户设计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合理使用能源,同时降低用户用能成本。
当然,要让售电机构提供上述增值服务,还需要一定的政策引导,这就意味着在中国未来售电市场的建立过程中,应当重点研究如何让新售电机构有激励并且有义务为用户提高用电效率、优化用电模式、增加清洁能源消费比例,并且优化整个电力系统用电负荷曲线,同时使得终端用户真正有能力、有可能、有动力选择售电商,充分利用不断进步的智能电网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用电方式。
上述增值服务并不是能在短期内实现巨大收益的业务,与传统售电业务相比,这些业务的收益往往显得“细水长流”,但是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售电机构主营业务的开展。虽然短期内可能不会有显著成效,但是从长远看,将是售电机构抢占市场的必要手段。(责任编辑:许)
相关阅读:电力改革将导致电价上涨 老百姓承担全部改革成本
- 上一篇:低压电器行业竞争激烈 内外兼修开拓国际市场
- 下一篇:光热发电走向前台 即将迎来井喷
-
关键词:售电,能源互联网,电价
推荐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最新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