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电网智能化全球发展 上升空间广阔(2)
- 发布人:电老虎 时间:2015-07-29 新闻来源:未知 浏览量:
智能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标准和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其具有范围更宽、层次更深、结构更复杂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功能,变电站内、站与调度、站与站之间、站与大用户和分布式能源的互动能力更强,信息的交换和融合更方便快捷,控制手段更灵活可靠。因此,智能变电站更加符合现代电网的发展需求。
智能电网指导意见:
第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空间广阔,如何解决大比例接入成为问题的关键。以风能和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近十年来突飞猛进。转效率不断提高,成本持续下降,应用快速扩大。设计、制造、施工、应用等各个环节的整体进步已经使其逐渐接近了与传统发电方式平价的“引爆点”。电老虎根据数据分析指出,在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的双重作用下,风电和光伏的度电成本有望在十年后接近火电的成本。这一情景一旦实现,意味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摆脱对现有财政补贴政策的依赖,依靠自身的经济性优势迅速扩大在能源系统中的比例。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应对大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后对电网造成的冲击。因此,在《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开篇就明确提出发展智能电网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实力。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及调度、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远程输送,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与储能等多种电源与负荷的接入与互动要求等都是需要摆在现有电网系统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消费者主动参与能源系统的供需平衡调节,需要构建安全开放的标准。一直以来,能源的生产和运输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为目标,反映出明显的需求引导特性。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其特点之一就是需要建立一定规模的备用电源以满足尖峰负荷。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峰谷差不断扩大,给电力调度和投资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压力。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储能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局面正在发生转变。用户不仅可以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自己发电,还可以结合储能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来合理安排自己的用能需求,主动参与削峰填谷。
要在更大范围实现这种主动的平衡调节,需要建立复杂、精密、智能的通讯和决策系统,必须要充分利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成果。而实现跨界融合的基本前提就是需要建立系统、完善、开放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来自不同行业人才的聪明才智,来完善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功能和体验。
第三、技术的突破与完善将推动能源体制变革,引发全球能源及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当智能电网技术取得了突破并逐渐完善,能源系统将逐渐发展为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互补、集中式与分布式并存、生产、消费、调度高度智能化,信息高度可视化的安全可靠的系统。技术层面的突破必然带动相应市场机制的完善,更加灵活的商业模式将逐步替代现有的传统交易方法,市场将成为驱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而站在更高的角度,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必将给全球能源与地缘政治格局带来变化,经济的发展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将有所缓解,能源安全的重点也将从对化石燃料和运输通道的控制转变到对技术的发展。
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先进的设备和广泛的通信系统在每个时间段内支持市场的运作,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充分的数据,因此电力市场的基础设施及其技术支持系统是电力市场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智能变电站这一类型的新型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正是电力市场蓬勃发展的体现。(责任编辑:许)
相关阅读:智能电网全面建设 三大领域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变电站
推荐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最新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