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突破传统模式 联手金融创新
- 发布人:成思思 时间:2015-09-18 新闻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量:
电老虎网简讯: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同比增长30%,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普遍好转。尽管光伏行业持续加速回暖,大量资本进入光伏市场,但项目融资难依然是光伏应用规模发展的软肋。

“企业融资问题是光伏行业,特别是光伏制造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我们曾经搞过光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对接会,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9月7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光伏电站投融资论坛上说。
资金支持至关重要
记者在上述论坛上了解到,我国光伏行业已经进入补充能源阶段,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巨大。
虽然“十三五”规划尚在制定当中,但到2020年,中国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已确定在100吉瓦以上,甚至可能达到200吉瓦;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显示,到2050年,我国光伏电站建设目标为2700吉瓦,这是目前我国已建各类电站规模的一倍;此外,今年7月,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最新减排目标,计划在2030年左右,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约20%。
多位专家对此表示,未来光伏将是最具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而要实现上述目标,资金支持至关重要。要实现“十三五”目标,需要今后每年完成30吉瓦的电站建设目标,需要融资2100多亿;要实现2050年目标,每年电站增加量不能少于75吉瓦,融资需求将达到5000多亿。
相比之下,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已建成光伏电站规模仅为35吉瓦。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称,这一发展规模显著低于各界预期。
传统模式无法满足光伏融资需求
王勃华表示,国内各大银行对光伏产业,尤其是上游制造业投资持谨慎态度,金融机构难以甄别光伏企业产能提升与产能单纯扩大,银贷利率高企,光伏企业现金流受到影响。
“传统金融思维是必须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这是光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员红炜在上述论坛上说。
记者了解到,这一模式在现实信贷行为中的表现为,相对融资总额,要求融入企业必须具有不少于20%的现金和大于80%的可抵押资产。
“用这种方式解决2100亿和5000亿融资是绝对不可能的。”红炜补充说,“这种传统融资模式远远无法满足光伏企业高速增长的融资需求。”
具体来说,一方面,我国光伏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绝对值有限;另一方面,光伏产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融资需求的增长。以光伏电站投资回收期10年计算,相对光伏产业超高速的发展,光伏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增长速度严重落后的局面会长期存在。
-
关键词:光伏,融资,电站,互联网
推荐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最新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