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全产业链谋划“出海”求突围
- 发布人:王璐 时间:2015-11-16 新闻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量:
电老虎网简讯:在调研中发现,在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限电情况进一步恶化。而且,在资源、环境双重约束、电力改革背景下,电价走低让企业“亚历山大”,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成为突围选择。
据了解,当前包括五大发电集团在内的电力全产业链早已积极制定“走出去”战略和路线图,包括成立海外公司、抱团出海、融资备战等一系列措施。不过业内人士坦言,当前电力行业“内强外弱”问题突出,海外业务规模偏小、业务模式单一,海外市场单打独斗和不规范竞争不同程度存在,建议政府部门积极发挥顶层设计和综合协调制度,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限电恶化、电改压价“双夹击”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弃光电量约30亿千瓦时,弃光率为10%。弃光主要发生在甘肃和新疆,其中,甘肃省弃光电量17.6亿千瓦时,弃光率28%,新疆(含兵团)弃光电量10.4亿千瓦时,弃光率20%。
风电的遭遇如出一辙。截至今年9月末,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317小时,比上年同期下降23小时。其中,吉林、贵州和甘肃风电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仅有1021小时、1002小时和975小时,同比分别下降45小时、228小时和320小时。
“甘肃酒泉地区有一千多万千瓦的风机,现在基本不到一半发电,有一个月限电70%以上。新疆更严重,而且愈演愈烈。估计今年全国风电的电量损失要在几百亿了。”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谢长军在2015能源年会暨第七届中国能源企业高层论坛坦言。
事实上,在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传统能源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据介绍,2015年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仅同比增长1.8%,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其中,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247小时,同比降低265小时,连续20个月同比下滑。更要命的是,中电联预计2015年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低于4400小时,这相较于2014年4706小时,起码减少306小时。而2014年水电装机比重较大的四川、云南两省就因限电弃水损失电量将近300亿千瓦时。
“我们火电装机是2600万千瓦,每天发电负荷是900多万千瓦,今年完成利润目标的压力比较大。而且,第一轮省里搞大用户直供的时候,电价压的很低,我们拿到很少的指标。第二轮的时候血拼更残酷,为了拿到指标,我们比之前又降价5分,基本是亏本销售了,明年电改全面铺开后怎么办?”某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地区的电厂人士很是忧虑。
谢长军也坦言,火电装机产能过剩,而且企业环保的边际成本持续增大。在资源、环境双重约束、电力改革背景下,电价走低让企业“亚历山大”,火电企业亟待变革生产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
上网电价或在2015年年底迎来年内的二次下调,全国平均幅度或在0.03元/千瓦时,具体下调时间尚未最终确定,预计每年整个电力行业利润缩减约1263亿元。
电力全产业链谋划“出海”路线图
“当前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振,经济效益低下,产业结构也亟待优化。要充分运用国家政策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有利时机,和一带一路沿线有需求的发展中国家开展产能和装备制造工作,转移和输送先进产能。国际产能要选优势的企业、优良的产品和我们优秀的管理而不是甩包袱。”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座谈会上表示。
据了解,电力企业早已开始了积极备战,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国电集团以龙源电力为海外新能源投资建设和运营平台,在加拿大建成9.91万千瓦德芙琳风电项目,正在南非建设容量24.45万千瓦的两个风电项目。旗下科技环保集团为电力高科技、节能、环保产业平台,出口等离子点火等技术和装备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集团决定分头走出去,我们几个领导在分头跑项目,主要的问题是想拉动国内的产品出去。我们不能单纯做投资,而是要想办法把产品、技术和人员带出去才能双赢。” 谢长军透露说。
-
关键词:电改,融资,弃光,产业链
推荐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最新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