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小区变电站辐射:且行且珍惜!
发布人: 时间:2014-07-07  新闻来源:  浏览量:

电老虎网简讯     自国家倡导电网智能化建设及农村配电网改造以来,出现了多例附近居民反对小区变电站建设的问题,关于变电站的讨论一直不断:变电站为什么建在居民区附近,线缆为什么埋在地下,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等,然而追溯这些问题,根源在于公众对电磁辐射的恐惧。

    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或是在空间传播的现象,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的电能量和磁能量组成。人类本身就处在电磁辐射的包围中,比如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等家电均存在电磁辐射,如果人体长期曝露在强电磁场的环境中,细胞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易诱发胎儿发育不良、白内障、癌症等多种疾病。由于其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国际卫生组织(WHO)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继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之后,威胁当今公众健康的严重污染物之一。

     变电站是典型的工频电磁辐射源,但国际卫生组织表示,输电线路和变电站产生的极低频电磁场(即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与高频电磁场不同,其不能形成有效的电磁能量辐射,同时至今没有官方研究报告表明极低频电磁场易诱发癌症。

     基于以上两点,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以及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等权威环境卫生组织与机构在概括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时,仅使用“电磁感应”这一概念。

    尽管变电站得到国际权威机构为其正名,但是随着我国电力供应系统和城镇化建设日趋加快,市民对变电站选址和线缆敷设等潜在风险仍保持高度警惕。供电部门和相关专家强调,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和负荷集中,国家电力供应紧张,因此变电站工程很难避开人口密集地区。

    不可否认,我国电力工业早期基础薄弱,电磁环境危害尚未充分暴露,对电磁兼容的开发与研究认识不足,从而对电磁环境影响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并且与国际间的差距较大。目前我国电力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相关部门正集中解决“电磁曝露”核心议题。

    为了符合各项标准要求,近期新建变电站工程普遍采用全户内型布置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将主变压器、电容器、电抗器、配电装置等电磁辐射源布置于室内,利用屏蔽物(例如墙体、门等)降低电磁波向外辐射强度。对比国家规定的变电站限值,此类型变电站产生的电磁场强度微弱,与居民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电磁场强度基本持平。继而说明,全户内变电站运行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全户内变电站也存在盲点,涉及曝露在室外的连接线路,电气设备本身的屏蔽效果等。专家建议,全户内变电站建设首先应从建设规模和平面布置入手,其次选用具有高磁导率材料的电气设备,并对进出线路采用电缆方式,在高压带电部位进行全方位屏蔽,提升屏蔽性能。


                                                                                                                      

关键词:电老虎网,主变、箱式变电

分享: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