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电力系统保持平衡 靠供应侧调整(2)
- 发布人:电老虎 时间:2015-07-20 新闻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浏览量:
可再生并入系统意味着波动性的加大
可再生能源通常以边际成本低的优势,以零报价上网,在压低市场价格的同时,获得市场份额,优先满足或低或高的电力需求。因此,系统中的其他电源,将面临扣除可再生能源出力之外的净负荷。这一净负荷曲线往往比原负荷曲线的波动幅度更大(主要是由于风力发电的出力特性),波动更加频繁(太阳能出力在秒到分钟级别的波动)。在可再生能源出力大出系统总负荷情况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净负荷低于0意味着系统的基荷完全消失了。系统更需要一些固定成本小的发电类型,而这类机组,往往是可变成本更高的。因此长期的系统成本,很可能会大大高于没有可再生能源大发展的情况。
着眼于最优系统结构的规划与投资决策
随着第三产业与居民负荷的增长,可再生能源的日益增多,未来的系统,无疑会是一个更少基荷、更频繁的爬坡、更多备用的系统。这无疑将对未来的发电与电网投资具有很强的含义。除了可再生能源之外的其他电源形式,将只会拥有越来越少的利用水平,以及在更短周期与更少机会内回收固定投资。未来的电力系统,似乎需要日益成为一个轻资产的系统。在部分区域,由于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的统治地位,天然气发电,往往会具有比煤电更低的长期平均发电成本。
这一系统特点的演变,必须在十三五规划以及相关的发展思路中予以显性的考虑。以回答“最优的电源结构是什么”的问题为基础,决定包括煤电、气电以及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模与节奏。区别于以往的“大力”、“积极”、“审慎”等抽象形容词,这一价值标准将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新的机组投资与电源结构的变化。(责任编辑:许)
相关阅读:电力行业掀起智能革命 大力开发新能源
- 上一篇:电力改革将导致电价上涨 老百姓承担全部改革成本
- 下一篇:低压电器行业十大发展突破口
-
关键词:电力,供应侧,调峰
推荐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最新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