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看电力体制改革18年 如何打破垄断
发布人:电老虎 时间:2015-08-10  新闻来源:华夏能源网  浏览量:
电老虎网简讯:“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垄断”的观点显然不对。打破垄断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给消费者和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和产品,这才是我们搞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的目的。
 
    从1997年国电公司成立,中国的电力改革已走过十八个年头。在这18年间,中国的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在曲曲折折中前进。这其中的艰难,业外人士很难体会,难以找到哪个行业的改革会像电力这么艰难!
 

    今年3月,电改“9号文”的颁布,是中国电改征途中很关键的一步,有着里程碑一样的价值。但是,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依然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因为还有一些利益没有平衡到,电改5大配套文件还在激烈博弈中,公布时间要比业界预期的往后推迟。
 
    对于这18年的改革,该做如何评价?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如何正确认识电力改革打破垄断的问题?业界寄予厚望的电改9号文会否深孚众望?
 
    就这些问题,电老虎网特别根据刘纪鹏与曾鸣教授在《大船掉头——电改十八年反思与展望》发行上市时的谈话发言,整理、编辑了本文。刘纪鹏教授作为电力体制改革最早参与者之一,曾全程见证国电公司的兴亡,经历从“5号文”在发电侧引入竞争机制,到“9号文”提出推进售电侧市场化改革的电改沉浮。下面就跟着华夏能源网,一起来看看刘纪鹏教授对18年电改的回顾与展望:
 
(一)电改为什么这么难?
 
    电力改革一晃已经18年过去了。之所以谈电力改革这么艰难,实际上是和它的产业特征密切相连的。在世界各国当中,电力和铁路这两个行业都是在推进体制改革和国家发展中,和国民生计关系最紧密,又是和国家的战略产业最为关联。同时,也是在各国体制改革,公有制,私有制,市场化,还是国家计划化之间,也是最敏感的两个部门。所以在改革起来之后就格外艰难。当然,刚才谈到了,它和国民经济的关联性。
 
    我是半路出家,跟我的个人身世有关,因为我的父母都在电力系统。我在读大学之前当过兵,回来以后做工人。也是在中国第一家发电石景山发电厂当工人。石景山发电厂当时是给清朝皇宫里发电的,中国最老的电厂。所以从那个的时候开始对电有认识。
 
    这次改革,我从1997年参与之后,曾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电力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这是和它的基础性,重要性,安全性等特点密切相关的。没有电,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说电讯重要,没有电也打不了电话。而且社会稳定重要,如果城市一个夜晚没有电,即便像美国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也会发生混乱。所以我们很难设想电力行业如果出现了问题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电改,垄断,电厂

分享: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